太极拳中的“阴阳颠倒颠” 练太极拳如何出功夫

毫无疑问地是一种技击实战性很强的拳种 , 现在有些人怀疑是否能够实战 , 这是因为普及的原因 。 因为普及了的太极拳就不是原来实战性很强的传统太极拳了 。 太极拳的普及是由于人们对健身的需要而形成的 , 象一些所谓的”国家标准套路、简化太极拳等 , 都是属于这一类型 。 因为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就是通过练习太极拳而获得健康的身体 , 其中很多人也达到了这一目的 。 练太极拳追求技击实战能力的是少数人 , 而这一部分人大都是各派传统太极拳传人 , 太极拳真正的实战能力培养的内容存在于各派传统太极拳中 。 当然 , 有些流派至今已经将培养实战能力的具体内容失传殆尽 , 用一句话来概括 , 就是真东西失传了 。 其原因有二:一是保守 。 二是不重视技击实战能力的培养 , 久而久之 , 那些真正的、好的内容失传 , 这是很令人心痛的事情 。 这个问题不是仅仅存在于太极拳 , 其他拳种也有这个问题 。 这是一个传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。 真正掌握太极拳精髓的 , 只是各派传统太极拳传人中的少数人而已 。
练习太极拳要想具有技击实战能力 , 首先要出 , 如何才能出功夫呢?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练习方法 。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练习方法呢?以我个人数十年来练习李派太极拳的经验来说 , 练太极拳不能死练套路 , 死练套路是很难出功夫的 , 即使是出了功夫也不会运用 , 遇到真正懂技击的高手就会一败涂地的 。 套路是传统太极拳主要练习手段 , 但不是全部 。 具体地说 , 太极拳的内容包括:一、基本功的训练;二、套路的练习;三、桩功的练习(李派传有太极十三桩);四、内功的修炼;五、辅助的练习 , 比如操绳功、揉球功等等;六、各种推手的练习;七、对手练习(即实战训练);
首先基本功的练习决不可以忽视 , 俗话说“练拳不溜腿 , 必是冒失鬼” , 传统太极拳对基本功的要求很高 , 韧带必须要抻开 , 这样动作才能做到位 , 一些高难动作也就可以做出来 。 既然是要追求技击实战能力 , 那就不能和公园里那些老年人一样练法了 。 所以 , 基本功练习是基础 。 其次是套路练习 , 俗称“盘架子” , 基本功练好了 , 动作可以做到位了 , 架子也就可以盘好了 。 盘架子不能死练 , 所谓死练就是一成不变地按照顺序把套路打下来 。 你天天这样练是不行的 , 就是练到老也是不会运用的 。 一开始 , 你不要上来就练成套的拳法 , 要先练简单的单手套路 , 比如李派的“八门手法”、“老三推” , 八门手法就是棚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捩、肘、靠 , 每一式就是一趟拳 , 反复练习 , 八式练熟了 , 就开始入门了 , 这时就练习比较复杂的套路了 , 此外 , 你还要学习拳理 , 要弄明白一些简单的要领和拳理 。 比如提顶吊裆、含胸拔背 , 沉肩坠肘 , 裹裆护臀 。 什么是“顶头悬”?怎么才能放松?这些都要弄明白 。 另外 , 什么是无极、太极、两仪、四象、阴阳、五行、八卦都要明白 。 这些可不是迷信呀!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 , 掌握了这些 , 你就会明白很多道理的 , 对你今后掌握拳理是很有帮助的 。
接着说套路练习(盘架子) , 套路练习不能总是一种架子 , 要高、中、低架都练 , 低架子注重下盘功夫 , 俗话说:“下盘筑根基 , 上盘练手法 , 中盘练大通” , 下盘就是低架子 , 练低架子很吃功夫 , 也很出功夫 。 练低架子有的动作腿要紧贴地面 , 慢慢地裹起来 , 李派的太极五行捶共一百零八式 , 练上一回需要一个多小时 , 你要是不能做到放松 , 你是坚持不下来的 。 另外呢 , 这样练习也能使你自然而然地放松 。 开始 , 你可能坚持不下来 , 练上一段时间后 , 你就会觉得很轻松 , 每天早晨练上两个小时 , 你这一天都会觉得精神饱满、精力充沛 , 体能特别的充足 。 你要有至少一年的时间来练下盘功夫 , 才能练好下盘 , 下盘练好了 , 根基有了 , 你的腰腿力量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, 全身也能放松了 , 这就是所谓功夫 。 你要是能搞清楚什么是阴阳 , 功夫就会不断进步 , 阴阳是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 , 是一种分类的方法 。 在太极拳练习中 , 阴阳就是蓄与发 , 是开与合 , 是呼与吸 , 是左与右 , 是柔与刚 , 是--- --- 。

推荐阅读